搜尋此網誌

衞生防護中心, 新聞稿及專題

精選文章

家庭醫學喺乜東東?

初初出道的時候,每遇親戚朋友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你做甚麼科?」當我回答他們的時候得出的總是一副充滿著疑惑的面孔。家庭醫學?究竟是甚麼來的? 甚麼是家庭醫學? 簡單來說,家庭醫學是一門關於在社區裡為病人提供第一線、全面性、持續性的醫療服務並為病人協調各樣醫療和社會資源和...

2012年5月1日星期二

醫藥分家


藥劑同業不時提及要推行醫藥分家。我在私家醫院工作。在私家醫院,原則上是醫藥分家的,因此本人完全明白醫藥分家對病人的好處。所以在原則上,我是認同長遠來說,香港應向醫藥分家的方向走的。

醫藥分家的目的主要是在配藥的流程上,加上藥劑師的監督,以減低人為失誤的機會。

但因著藥劑業的現況,本人卻明白同行的憂慮。其中不盡是利益相關。問題主要都是出在政府對藥房的監管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只會增加醫療成本(要滿足配藥需求,必定需要更多藥劑師,另外也有要找地方配藥的時間成本),但社會卻無法得到應得的好處。

現時觀察到的現像如下:
1.不少患糖尿、血壓的病人,經醫生處方藥物後,可能見病情穩定,遂停止覆診,只在社區藥房自行購買藥物。雖然這些藥物大都是屬於處方藥物,但大部份藥房即使見不到出示醫生處方也仍會向客人銷售。結果是這些病人多年得不到適切監控,往往在出現併發症或藥物副作用時才求醫。
2. 我曾診自不少病人因痛症在藥房買藥,藥房竟在沒有處方下向病人銷售含類固醇藥物,並且病人並不知情。
3. 不少藥房在沒有藥劑師註場的情況下仍舊銷售須藥劑師監售的藥物
4. 購藥者往往無法分辨售是藥劑師
5. 大部份藥房在銷售散裝藥物時都沒有提供藥物標籤以標示藥物名稱、使用方法和注意示項,甚至將多種藥物同時放在一個藥袋。在求診時往往無法識別病人在藥房買了甚麼藥,藥房也不會有紀錄可以查詢。如果只是病情未有改善問題倒不大,但若是不良反應和過敏反應就令到我們跟本無法追蹤是那些藥出了問題。
在進一步推行醫藥分家之前,以上問題必須要得到妥善解法,否則恐怕病人比現時更危險。

我的提議是增加違規的罰則,並仿效其他專業(如律師、會計師等),藥房最少要有一名主要董事是藥劑師並要就藥房違規承擔專業責任。不知藥劑師們是否願意擔任些監督的重責呢?

2008年9月7日星期日

我的心啊!你為何在我裡面憂悶?


都巿人生活往往面對著各種不同的壓力,各種不同的情緒病也因此而變得普遍。然而因著對這些情緒病的認識的缺乏或偏差,卻往往令到不少人有病而得不到適切的治療。

因此,我打算在以後的數篇文章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常見的情緒病。而今次的主各是抑鬱症。

甚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情緒病的一種,表現為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或是對週圍的所有事物都失去興趣;患者通常都會有食慾不振、失眠、怠倦、思想遲緩、無法集中精神、對自己和前路都失去信心或甚致過度自責。嚴重者甚致會有自殺的想法。

抑鬱症跟情緒低落有甚麼分別?

古人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又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情緒低落的日子。

遇到人生中的不快,表現哀愁悲傷,是正常不過的。就連耶穌也曾哭過!祂曾經為死了的拉撒路哀哭;又為耶路撒冷哀哭。在死亡面前,祂也在客西馬尼園表現出極大的難過。因此,憂傷是人正常的情緒的一部份。

然而,當人面對不愉快的事時,心理上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適應,或是慢慢接納了那件事,又或者會情緒會開始淡化,以致不會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

而抑鬱症的病人,他都整個人都被抑鬱的情緒俘虜了。他的飲食、睡眠、思想、工作等都受到了那情緒的負面影響。而且那影響不是短暫的,而是持續和持久的(定義上是持續兩星期以上)。

為何會有抑鬱症?

我們相信抑鬱症是一個身體上的機能問題,而且有遺傳傾向。但就如糖尿病和血壓高一樣,有家族病史不一定會有病。遺傳的只是一個傾向。引發的是後天因素。

近年很多醫學研究,逐步揭開了抑鬱症的神祕面紗。

多年來我們都發現了抑鬱症跟腦部某些區域的血清素和一些其他的傳遞物質的水平有關。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的原理也就是調節體內血清素的水平,以致患者可以回復正常的情緒狀態。然而,我們卻又發現心理治療跟藥物有同樣的果效。那究竟,血清素在抑鬱症中扮演者甚麼角色呢?

我們發現大部份的抑鬱症發病時都面對著一些情緒上的壓力。原來當人面對壓力時,身體的皮質醇和增加。這些壓力荷爾蒙短暫的上升是幫助我們更有效去面對壓力,要不準備迎戰,要不逃走保命。然而,當人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身體的壓力荷爾蒙長期高企,對身體是有負面影響的,其中一個就是影響腦部神經細胞的活動,血清素水平下降、神經細胞的聯繫異常,從而影響了人的情緒,使人患上抑鬱症。這時,即使壓力來源不再存在,因著他抑鬱症對他的思維的影響,他的心理狀態也難以復原。心理治療的作用在於調節人的思考方式,使人脫離消極思維,壓力逐漸下降,以致腦部功能慢慢恢復。

患上抑鬱症怎麼辦?

既然抑鬱症是一個病,那麼,患上抑鬱症當然要向專業人事求助。當然,精神科醫生是這方面的專家,但現在家庭醫生對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的能力也逐漸提高。特別是我們一班經過正式家庭醫學培訓的和進修過家庭醫學或社區精神科文憑的,我們都有經驗去處理一般常見的情緒病。因此,如果您懷疑您或您家人面對抑鬱症,不妨向您們的家庭醫生求助。

抑鬱症的治療主要有兩方面: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方面主要是一些調節血清素的藥物。心理治療方面則以認知行為治療為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兩者配合的效果更佳。

藥物治療的好處是成效較快。通常服藥兩星期左右就會開始感到明顯改善,六至八個星期左右,已幾近復元。再完成半年至九個月的療情,大部份人都不會復發。但雖然現在新一代的抗抑鬱藥的副作用以減少不少,但部份人仍會出現多少不同情度的副作用。

心理治療方面原則上沒有副作用的問題,但需要患者本身更多的投入和努力,而且成效會受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力影響。嚴重的患者在沒有藥物的幫助下也難以改變他的思維模式。

因此,治療方式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需要醫生按當事人的個人需要跟患者共同決定。不過,跟醫生間的互信是有效的治療的一個基礎。

如果希望對抑鬱症有進一步認識,可到以下網址: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

http://www.ucep.org.hk/cognition/depression.htm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http://www.hmdc.med.cuhk.edu.hk/m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