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衞生防護中心, 新聞稿及專題

精選文章

家庭醫學喺乜東東?

初初出道的時候,每遇親戚朋友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你做甚麼科?」當我回答他們的時候得出的總是一副充滿著疑惑的面孔。家庭醫學?究竟是甚麼來的? 甚麼是家庭醫學? 簡單來說,家庭醫學是一門關於在社區裡為病人提供第一線、全面性、持續性的醫療服務並為病人協調各樣醫療和社會資源和...

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

恐懼、焦慮、擔憂等情緒,相信我們幾乎沒有個人都曾經歷過。當我們面對危機,無論是真實的危險還是預計可能的危機,我們都會感受到恐懼或焦慮。這是些本能反應是天父賜給我們的禮物。這些本能反應使我們能逃避危險。一般來說,我們若要正面去克服的時候,面對危險的生理反應也是使我們能有能力去戰鬥。而當危機過後,我們亦能定過神來,鬆一口氣。然而,我們當中也有一些人會面對過度的情緒反應,或是過度劇烈,或是時間過久,已致我們的生活受到影響。醫學上我們稱這些是焦慮相關疾病(Anxiety related disease)。

焦慮/恐懼的生理及心理

我們人體的神經系統有一個部份叫做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主要負責調節各個內臟諸如心臟、腸胃、內分泌等。自主神經系統又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部份。這兩部份就像中醫裡常說的陰陽一般互相拮抗。當中交感神經系統在人興奮、面臨壓力或危險等情況會較活躍,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則相反。而本質上這種生理運作對我們的生存是重要的。
在正常的情況下,當我們的面臨危機時,交感神經系統和隨之而來的腎上腺的相對活躍使我們進入壓力應對模式(戰鬥/逃跑/凍結反應 fight-flight-freeze reaction),出現心跳加速、肌肉張力增加、呼吸會變得快而深等等。整個過程是非主自的,不用經過思考的。除非那是未知的危險,經思考後才發現有危險。但即使如此,發現危險後的生理反應也是全自動的,這是為了讓我們能快速作出反應去作戰、逃跑或詐死。當這些反應超出限度或時間過久,就有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心理方面,我們較常提到的是認知行為理論。我們一般人常認為令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是事件,例如:「我買了一個很好的背包給男朋友但他沒有用,所以我不開心」,或:「我醫生告訴我有高血壓,所以我很擔心」等等。但認知行為理論告說事件(稱為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只是一個間接因素,真正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的是我們就事件所作的評價和認知所引起的信念。而Consequence結果包括情緒和行為反應。
A. (activating event) -> B. (belief about the event) -> C. (Consequence)
例如:男朋友沒有用我送的背包 -> 男朋友不愛我 -> 我感到被拒絕。
不同的人就同一個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評價和信念而產生不同的情緒行為反應。而有些人會因為一些慣性的非理性思維而產生不健康的情緒行為。若這些情緒行為尚在可控的範圍並不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那並不屬於病態。但若這些焦慮和壓力的反應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或令我們不能正常地處理日常事務則有機會是患上焦慮相關情緒病。

焦慮相關的情緒病

焦慮相關的情緒病有很多種,包括各類的恐懼症(specific phobia)、一般性焦慮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驚恐症(panic disorder)、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身心症(somatoform disorders)和創傷後壓力症等。另外部份人適應障礙患者也可以出現焦慮症狀。

焦慮相關情緒病的處理
除了強迫症以外,大部份焦慮相關情緒病的第一線治療是心理治療。較嚴重個案會輔以藥物治療。以後我們會用兩篇分別介紹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大家密切留意啦!

參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