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診斷標準比較
|
|
實則治療方案的改變
在新指引下,大部份第一期高血壓的患者並不建議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才是第一線治療。只有當患者有特定心腦血管風險因素包括曾中風、冠心病患者、糖尿病人、慢性腎病病人⋯⋯等,這些患者按過去指引都有需要將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因此,這一組別的病人,就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轉變只是診斷的名稱由高血壓前期變成第一期高血壓,實則處理方法仍是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只有部份人整體心腦血管風險特別高的才有需要考慮用藥。
但對已經有高壓且正服有血壓藥人仕卻有一些轉變,過去指引就多數人而言只需將血壓降到140/90以下,但按新指引卻要進一步降到130/80以下。在新指引下未能達標的要考慮調整藥物和加大非藥物治療的力度。
公共衞生考慮
單考慮心腦血管風險,新指引有其合理的地方。不過,似乎沒有明顯的科學證據指出診斷的名稱的改變能有效改變人類行為。雖然高血壓藥物十分安全,加大藥物治療力度的潛在好處應該會高於潛在風險,但這必然帶來醫療開資的增加,就整體社會而言的治療效益則是未知數。治療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效益是否能夠抵消其成本?這個問題聽下去好像很巿儈,但對於公共資源的決策者卻十分重要。因為所有成本不單是要用的錢,還有用這畢錢背後同時意味著投放在另一問題的資源必然減少(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及這減少所帶來的影響。而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病發也不單是改善了個別病人的生活質素,也是減少了社會上勞動力的捐耗。這些部份要有關於成本效益的研究去解答,而這往往需要更多實踐經驗去累積臨床數據。此外,要將血壓目標降得更低,意味著而更多藥物,這有機會增加副作用,也會降低病人用藥的遵循程度,有機會帶來反後果。
個別患者考慮
個別病人對自己的情況有疑慮,可以與你的家庭醫生商量。一般來說新舊標準之間的差距是足夠透過非藥物方法處理的到的,包括:
- 每天最少20-30分鐘帶氧運動
- 將體重指標(BMI)控制在我18.5-23 kg/m2之間
- 每天鈉的攝取量不宜超過2000mg,即約一茶匙鹽(除非日常生活的鹽流失量特高,如從事體力勞動者);但要留意的是除了食鹽以外,我們還會從其他途經攝取鈉質。
- 避免飲酒、抽煙
- 多吃蔬菜和水果
- 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 多攝取鈣、鎂和鉀
當然,如果未能透過非藥物方法去達致目標血壓,就有可能要調整藥物了。
參考資料:
- New ACC/AHA High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s Lower Definition of Hypertension
- 2017 Guideline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New ACC/AHA Guideline)
- 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JNC-8)
- Hypertension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linical guideline [CG127])(NICE guideline)
- 活出健康新方向:健康飲食
- 得舒飲食(DASH Diet)